健康百科

古人養生大法總結“六個三”

文章導讀

養生的理論自古就有很多,除了黃帝內經裡的“飲食”,“起居”有節之外,孔子和老子都有自己的養生體會,孔子主張養生有三戒:“少時戒色,壯年戒鬥,老年戒得”;老子則主張“去甚、去奢、去泰。”下面來看看每一種理論具體說的是什麼吧。

“養生三戒”: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養生上主張“少之時,血氣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裡清楚地指出人們應按照不同時期的體質特點來養生,即年齡不同,生理、心理特點不一樣,養生方法就應有所區別。

“養生三去”: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偉大的養生學家老子著有《道德經》,在書中提出,“去甚、去奢、去泰。”意思是說要去掉“極端的、過分的、奢侈的和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欲望和懶散狀態。要保持思想純潔,無奢望雜念,又要在正確的道路上和力所能及的提下有所進步。如此形體不易衰憊,精神不易耗散,方可安樂享年。

“養生三有”:祖國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教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節飲食,慎起居,不妄作勞,則可強身延壽,安享天年。反之,飲食不節,起居無常,妄於勞作,則可加速早衰,使人夭折損壽。

“養生三慎”:古代養生家提出養生貴在“慎食、慎藥、慎怒”。這對於老年人尤其重要,不可忽視。臨床上因暴食、濫用藥物、怒氣過甚而產生的疾病不勝枚舉。

“養生三寡”:祖國醫學總結古代養生經驗,概括為“寡欲以養精,寡言以養氣,寡思以養神”。中醫歷來認為,精、氣、神是構成和育養人體生命的三大要素,存則俱存,亡則俱亡,三位一體,缺一不可。精氣、氣足、神旺是人體健康的標誌,而精氣、氣虛、神弱,則是產生疾病與人體早衰的根源,所以重視保養精、氣、神,做到“三寡”,是健康長壽的要訣。

“養生三患”:戰國時秦國丞相呂不韋,著有《呂氏春秋》一書,書中有專論養生的篇章,提出了“養生三患”。一患“好逸惡勞”,“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務以自佚,命之日招蹶之機”。意思是一些人,動則車輦迎接,四體不勤,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的人,只不過是行屍走肉罷了,豈能安生?二患“恣食酒肉”,“肥肉厚酒,勿以相強,命之曰爛腸之食”。意為有些富貴人家,大杯喝酒,大塊吃肉,終日過著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古人雲:“酒是穿腸的毒藥”。大醉必有大害,酒肉之徒豈能長壽?三患“奢侈腐化”,“鄭衛之音,勿以自樂,命之日伐性之斧”。有些富貴之人,依仗手中權勢,貪污腐化,日出魚肉鄉里,夜宿花街柳巷,聽著靡靡之音,終日縱欲放蕩。此類人真精耗損,元神萎失,焉能長壽?

古人的這麼多種養生方法,至今仍然非常適用,總結起來有“六個三”,弄明白了這六個三的真諦就明白了養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