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肩膀痛拔罐的位置圖

肩部是最非常容易受寒癥的地區,也是非常容易出現肩周炎的,因此肩膀痛除開平時的健身運動以外,有些人是挑選拔火罐來排出來濕涼氣的,具有輔助醫治的功效,可是拔火罐的情況下一定要依據穴道,并且也要留意一些事宜,有些人人體較為孱弱,因此出現惡心想吐或是頭昏等反映的情況下一定要馬上終止。

肩膀痛拔火罐的方位圖:

1、大椎穴

部位:大椎穴坐落于人體背部極上,故為陽中之陽穴,具備頭領一身氣血,聯系一身陰之氣的功效。大椎穴屬督脈,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突出中間處,低下頭時顯著,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匯處。

作用:常拔此穴,具備調整陽陰,經絡疏通,益氣活血,清熱去火,預防流感,提高身體免疫力的作用。

2、肩井穴

部位:在頸部后邊最凸起的骨骼與肩上聯線的中間。

作用:釋放壓力肩膀肌肉,特別是在適用有頸部酸疼、上重下輕、落枕了等狀況。

3、肩中俞穴

部位:在脊柱區,第7頸椎骨橫突下,后正中心線旁開2寸。

作用:肩中俞穴拔火罐具備止咳化痰、醫治喘氣、減輕肩部疼痛的功效。

4、肩外俞穴

部位:在脊柱區,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線旁開3寸。

作用:肩中俞穴拔火罐具備減輕肩臂疼痛、醫治頸部強急等肩臂、頸部痹癥。

5、肩髎穴

部位:在三角肌區,肩峰角與肱骨大結節兩骨間凹痕中。

作用:肩髎穴拔火罐具備減輕手臂疼痛、減輕肩部太重而不可以堅挺的病癥。

6、大杼穴

部位:在脊柱區,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線旁開1.5寸。

作用:止咳化痰

、退熱、減輕頸椎骨、肩膀疼痛。

7、別的穴道

肩部穴位關鍵集中化在督脈、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光膀胱經上。常見的也有下列穴道:

督脈:直商之家、身柱、神道穴。

手少陽三焦經:天髎穴。

手太陽小腸經:肩貞穴、臑俞穴、天宗穴、秉風穴、曲垣穴。

足太陽光膀胱經:神堂穴、心俞穴、膏肓穴、風門穴、肺俞穴、厥陰俞等。

拔火罐醫治時特別注意:

第一,尋找恰當的穴道。病人在拔火罐時,不必自主在家里實際操作,需要到靠譜的醫院門診,僅有那樣才能夠 尋找恰當的穴道,做到醫治的實際效果。拔火罐醫治肩膀痛,最普遍的穴道是肩井穴、天宗穴、阿是穴、關內關外穴。

第二,留意拔火罐的時間。需要留意留罐的時間和拔火罐的時間間隔。在穴道上滯留的時間最好是維持在15~20分鐘上下,針對拔火罐的時間間隔,每一位病人病況不一樣,間距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

第三,拔完罐子以后不必冼澡。病人在拔完罐子以后,應當維持室內空氣質量的溫暖、避免著涼,此外病人需要留意,兩個小時以內盡可能不必冼澡,防止產生小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