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患了糖尿病,這三大誤區要絕對防止!

患了糖尿病,也就意味著要與藥物打上一輩子的交道了, 病人只有用“好”藥,才能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然而,在用藥過程中,病人往往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誤區。在此,對些常見的誤區作個大盤點,給廣大糖尿病者提供一些借鑒。

誤區一:食物吃多了,加大用藥劑量就行。有些病人以為,食物吃多了,大用藥劑量,使食物和藥物兩相抵消,血糖自然就不會升高了。事實卻是,為于通過促進胰島茶分泌達到降糖目的的藥物,如果隨意加大用藥劑量,可能加重胰島的負擔:而其他類型的降糖藥,當用藥劑量偏大時,其不良反應也會隨之增加;即使是注射胰島素的病人,飲食過量時必須加大胰島素的用量,這也可能引起體重增加,對身體無益。所以,這種做法不可取。

誤區二:光吃藥,不復查,此乃糖尿病病人的大忌。服藥后,病人一定要經常檢查相關項目,以了解服藥效果,并以此作為調整藥量或更換藥物的要依據。臨床發現,許多磺脲類降糖藥(如優降糖,達美康等)的療效,會隨著用藥時間的推移而逐漸下降(醫學上稱之為降糖藥物繼發性失效)。有的病人一直吃著藥,后來還是出現了并發癥,其原因就在于此。

誤區三:頻繁換藥。一般說來,使用藥物需要達到有效的劑量和一定的用藥時間才能充分發揮藥效,比如胰島素增敏藥服至半個月到一個月,才能到最大的降糖效果。許多病人不了解這點,服藥沒幾天,見血糖、尿糖下降不滿意,即認為所服藥物無效而急于換藥,這樣做是十分輕率的。較合理的做法是根據血糖情況逐漸調整服藥劑量,服至該藥的最大有效量時,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藥物或與其他藥物聯合應用。

溫馨提示:

請不要迷信專家,專家說的對不對,是需要后續的臨床試驗去不斷檢驗的,而且必定會有一些專家建議會被證偽。也不要蔑視專家,因為指南制定出來之前我們需要按照專家的意見去做,而且指南的制定首先要參照專家的意見。

本站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