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扁魚怎么做才好吃
鳊魚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的食物,適當食用可以達到祛風、健胃、養血的功效,能夠有效預防高血壓以及貧血等疾病。大多數人都可以吃,但是有的朋友對于紅燒扁魚怎么做才好吃并不是很了解,可能因為錯誤的做法,導致大量營養流失,下面來看一下具體操作辦法吧,相信經過學習會收獲美味的料理。
鳊魚性溫,一般人都可食用,更適宜貧血、體虛、營養不良之人食用。鳊魚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D、鈣、磷等物質,營養價值很高。此外,鳊魚還含有大量的磷和煙酸,可以起到補腦和軟化血管的作用。《本草綱目》中記載:鳊魚,味美如牛羊,可調脾胃補五臟。
原料:鳊魚、蔥、姜、蒜、辣椒、鹽、生抽、料酒、白糖、雞精、食用油。
做法步驟:鳊魚清理干凈,瀝干水,姜、蒜切片。小碟中放少許干淀粉,加鹽、料酒、生抽拌勻調成淀粉汁。把調好的淀粉汁,摸在魚身的兩面。在魚身上斜切幾刀,使之更加入味。不粘鍋放油燒熱,放入處理好的魚,兩面煎黃。放入姜蒜片、辣椒炒香。放入鹽、料酒、生抽,小火燜一分鐘。放入熱水,白糖、蔥結,水至一半魚身高度就可。中小火燒煮,中途反面,最后撈出蔥結不用,另放蔥花,調入雞精,出鍋。
鳊魚又叫武昌魚、魴魚、團頭鳊,是將野生鳊魚經過人工培育而成的一種優良養殖魚種類,因為其生長迅速、適應能力比較強、獵食性比較廣泛,所以深受廣大養殖戶的喜愛。鳊魚身體側扁,頭部很小,呈圓形,是進補的好水產之一。其蛋白質含量極高,是豬肉的兩倍,而且還含有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磷等,具有開胃、促進血液循環、滋補的作用。
《食療本草》中曾經記載:“魴魚,凋胃氣,利五臟,和芥子醬食之,能助肺氣,去胃風,消谷。作鮚食之,助脾氣,令人能食,作羹膳食宜人,功與鯽同。凡患有慢性痢疾之人忌食。”
鳊魚的營養價值鳊魚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經常食用,對人體有好處,可以起到滋補的作用。鳊魚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無機鹽、維生素A、維生素E、鈣、磷、硒等營養元素。根據現代營養學統計,每100克鳊魚中含有18.3克的蛋白質,其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兩倍,并且屬于優質蛋白質,人體吸收率非常高。鳊魚中所含有的脂肪含量比較低,每100克僅含有6.3克的脂肪,其中的脂肪酸具有很好的降糖、護心、防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