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穿孔的重要診斷依據
我們體內的器官,其實都是非常脆弱的,但是因為有皮膚、肌肉和骨骼的保護,才能讓各種器官可以正常運轉。但是有些時候,因為受到鈍器傷害或者是暴力撞擊,就會導致內部器官受損,例如腸穿孔就是外力引起的一種腸道破裂的情況。那么,腸穿孔的重要診斷依據是什么呢?
小腸、結腸及其系膜在腹腔中分布廣,容積大,相對表淺,又無骨骼保護,因此腹部穿透傷或閉合傷時都容易受累。開放傷可發生于任何部位且常為多發性。閉合傷的好發部位則按其機制的不同而異。
1.暴力直接撞擊腹部中央時,小腸中段易被擠壓于脊柱上而破裂(如從高處墜落或突然減速)往往引起相對固定的腸段如空腸起始段和回腸末段的損傷。當暴力突然施加于充滿液體的小腸或爆震引起腔內壓驟升時也容易在這些部位發生破裂甚至斷裂。有腹壁疝的病人,鈍性傷時發生小腸破裂的機會比正常人大。
2.在鈍性傷中,由外力從前方直接撞擊、碾挫引起的破裂,以位置較為表淺的橫結腸和乙狀結腸居多,腹部及腰部遭受暴力,可傷及升結腸或降結腸,因擠壓造成腸腔內突然上升所致的脹裂,容易發生在盲腸段。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細菌性腹膜炎。合并傷較多見,容易被其他癥狀掩蓋。脊柱或骨盆損傷本身可引起腹痛、腹脹及腸鳴音消失,若同時腸破裂,后者容易被忽略。
診斷多無困難。遠端小腸破裂時,由于內容物化學刺激性小,癥狀體征發展較慢,有可能造成診斷延遲。脊柱或骨盆損傷本身可引起腹痛、腹脹及腸鳴音消失,若同時腸破裂,后者容易被忽略。腹腔穿刺或灌洗有助于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