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一型和二型
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會發現幽門螺桿菌檢查有一型和二型。很多的人其實并不理解幽門螺桿菌類型的重要性。其實,幽門螺桿菌一型,主要說明產生了細胞毒素,毒素較強。而幽門螺桿菌二型,雖然不產生細胞毒素,毒力較低,但是卻可能預示身體患有慢性淺表性胃炎。
幽門螺桿菌的危害
會引起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患者中有接近95%的患者都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發展而成。長期持續的慢性胃炎腺體的萎縮和消失、粘膜的損傷和糜爛等。
幽門螺桿菌會引起十二指腸潰瘍。幽門螺桿菌也會生存于十二指腸始端,由于長期刺激,從而引起十二指腸潰瘍。調查研究顯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發生十二指腸潰瘍的危險性比正常普通人高達9倍。
幽門螺桿菌會引發胃潰瘍。胃粘膜因炎癥出現破損,進而出現潰瘍,同時由于幽門螺桿菌的存在,胃酸的分泌過多,使潰瘍愈合緩慢,愈合后復發率高。眾多研究報道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胃潰瘍的檢出率有70%-100%。
幽門螺桿菌會誘發胃癌。幽門螺桿菌連接同其他各種因素共同作用,其作為先導,共同誘導胃癌的發生。
醫學家們認為,徹底消滅幽門螺桿菌并非難事,90%的細菌感染者經過1~2周治療后,體內的幽門螺桿菌往往能被消滅殆盡。他們建議,應當進行全民普查,至少應該對接受過胃部手術、有過胃病、或親屬中有過胃癌的人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檢查,并對感染者進行殺菌治療,這樣有望控制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