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磺胺類消炎藥有哪些

磺胺類消炎藥作為生活中常見的消炎藥物,它可以分為三個種類,比如腸道易吸收的、腸道難吸收的、外用磺胺藥。磺胺類消炎藥物,對人體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比如對革蘭氏陰性菌、諾卡氏菌屬、衣原體屬等等。使用磺胺類消炎藥物的朋友,在使用前應該根據說明書的介紹進行使用。

磺胺類藥物根據臨床使用的情況可分為三類:

一,腸道易吸收的磺胺藥,主要用于全身的感染,如敗血癥,尿路感染,傷寒,骨髓炎等。

這類藥物根據藥物作用時間的長短可分為短效,中效和長效類,短效的有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異惡唑,中效的有磺胺嘧啶,磺胺甲惡唑,長效的有磺胺甲氧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

二,腸道難吸收的磺胺藥,有酞磺胺噻唑。

三,外用磺胺藥,主要用于灼傷感染,化膿性的創面感染,眼科疾病等,如磺胺醋酰,磺胺嘧啶銀鹽。

磺胺類藥物在肝內的溶解度比較低,容易在藥中析出結晶,引起腎的毒性,因此服用磺胺類藥物的時候要多喝水。

抗菌作用

磺胺類藥對許多革蘭氏陽性菌和一些革蘭氏陰性菌、諾卡氏菌屬、衣原體屬和某些原蟲(如瘧原蟲和阿米巴原蟲)均有抑制作用。在陽性菌中高度敏感者有鏈球菌和肺炎球菌;中度敏感者有葡萄球菌和產氣莢膜桿菌。陰性菌中敏感者有腦膜炎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肺炎桿菌、鼠疫桿菌。對病毒、螺旋體、錐蟲無效。對立克次氏體不但無效,反能促進其繁殖。普遍認為不同的磺胺類藥物,其抗菌力的差別是在量的方面,而不在質的方面。對某一種類型細菌效價最高的化合物,對其他類型的菌效價也高。

抗菌機理

細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長環境中的葉酸,而是利用環境中的對氨苯甲酸(PABA)和二氫喋啶、谷氨酸在菌體內的二氫葉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氫葉酸。二氫葉酸在二氫葉酸還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氫葉酸,四氫葉酸作為一碳單位轉移酶的輔酶,參與核酸前體物(嘌呤、嘧啶)的合成。而核酸是細菌生長繁殖所必須的成分。磺胺藥的化學結構與PABA類似,能與PABA競爭二氫葉酸合成酶,影響了二氫葉酸的合成,因而使細菌生長和繁殖受到抑制。由于磺胺藥只能抑菌而無殺菌作用,所以消除體內病原菌最終需依靠機體的防御能力。為了保證磺胺藥在競爭中占優勢,在臨床用藥時應注意:①用量充足,首次劑量必須加倍,使血中磺胺的濃度大大超過PABA的量。②膿液和壞死組織中含有大量PABA,應洗創后再用藥。③應避免與體內能分解出PABA的藥合用,如普魯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