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尖放血的最佳時間
耳尖放血屬于中醫的一種方法,具有清熱瀉火,清腦明目的功效。可以治療頭痛,高血壓、結膜炎、腮腺炎、麥粒腫等實熱病癥。在使用耳尖放血方法時候,很多患者關心具體實施的時間,希望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那么,耳尖放血的最佳時間是什么時候?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耳尖放血具有清肝明目和疏風活血的作用,對結膜充血是很有幫助的。耳尖放血一般可以一周進行一次,最好是雙側交替使用。一般在治療結膜炎時,可以在側患病或雙側耳尖,先進行常規消毒,然后用三棱針或注射針頭對準耳尖穴處。要用左手揉按,使其充血,再用右手持針速刺,最后用棉球擦其針孔,左手也要反復擠壓。堅持數次,等滴幾滴血后便可以了,一般幾次后便能恢復正常。
耳尖穴一般位于耳廓的上方的尖端處,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再對準穴位迅速刺入1到2毫米深,隨即出針,使其自然出血便可。出血量也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而定。這樣的放血適合治療頭痛,眼病和感冒發燒等病癥。但是僅為對癥急救使用,等病情緩解后,患者就要進行全面檢查,再行治療,一定不要隨意使用耳尖放血療法。
現代研究表明耳尖放血療法主要有:退燒、消炎、鎮靜、止痛、降壓、抗過敏、清腦明目等六大作用。
屬實熱之證、血瘀、邪實、熱盛等所致的許多疾病均可采用耳尖刺血療法進行治療和輔助治療。
禁忌癥
1、合并肝、腎、造血系統嚴重原發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耳尖放血 耳尖放血的幾大妙用_放血
耳尖放血為什么能治病
傳統醫學以為,耳部是全身經絡匯聚之處,耳尖在耳郭微經絡中為肝經所主,故能起“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作用。
且“凡治病,必先去其血”,故耳尖穴點刺放血使邪有出路,邪熱外瀉,達到清熱解毒、平肝熄風、調和氣血、調整陰陽的目的。
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泄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之功效。
現代醫學認為,耳尖所在位置,相當于自主神經的高級中樞,對調節人體內臟功能和情緒有重要作用。
按照生物全息律的原理,人體在耳部的縮影不僅是一個倒置的胎兒,同時也是一個正置的胎兒。
耳尖穴恰是頭部巔頂與會陰的位置,是人體上下多條經脈的結合點,所以針刺耳尖穴有一穴多用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