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寶寶耳朵后面有個小疙瘩會動

寶寶耳朵后面有個小疙瘩會動的因素是比較多的,有可能是淋巴結腫大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皮下脂肪瘤,所以想要治療耳朵后面有個小疙瘩會動的原因,最好是采用ct的方法進行檢查。寶寶出現這種癥狀一般是皮下脂肪瘤,皮下脂肪瘤是良性的,采用手術切除或者針灸的方法是可以消除的,一般是多發性的脂肪瘤。

有的小兒父母可能遇到這樣的事,在小兒的耳后、頸部、頜下、大腿根部等處有時能摸到一些大小不等的疙瘩,多為活動性,能在皮下滑動,你們對此可能憂心忡忡。其實,這些小疙瘩就是淋巴結。由于淋巴組織尤其是淋巴結在1歲以內發育很快,因此,健康小兒在身體的淺表部位如耳后、頸部、頜下、腋窩、大腿根部(即腹股溝部)等都可能摸到淋巴結。但這些部位的淋巴結正常一般不超過黃豆大小,單個為多,質地柔軟,可在皮下滑動,無痛感,與周圍組織不粘在一起。但是不應在頦下、鎖骨上窩及肘部觸及淋巴結。

在一些異常情況下,淋巴結也會發生異常腫大。由于淋巴結能制造血液中的淋巴細胞,而這些淋巴細胞有防御細菌的作用。各部位的淋巴結都與附近的器官或組織之間由通道淋巴管相連,就象身體周圍的“哨所”一樣,當臨近的組織或器官遭受細菌襲擊時,它能消滅細菌、阻止細菌向外擴散。其結果是這些淋巴結本身就腫大起來,可以用手摸到,并有疼痛或觸痛。所以,可以從淋巴結腫大的部位來推測細菌引起的感染病灶所在的地方。如頜下淋巴結腫大可能為口腔及咽部發炎所致,頭部枕后淋巴結腫大可能為頭部、后頸部皮膚發炎。

淋巴系統在1歲以內發育雖很快,但在早期它的屏障防御功能仍較差,對感染不容易控制,所以遇有感染就容易擴散,甚至造成敗血癥。到1歲末時,淋巴系統發育已比較成熟,開始能把入侵的細菌包圍于局部的淋巴結中并將其消滅,使感染不致擴散。如1歲末的孩子常見扁桃體炎或扁桃體化膿就是淋巴組織使感染局限化的表現(扁桃體也是類似于淋巴結的淋巴組織)。

一般淋巴結腫大持續的時間較長,常常細菌入侵處的感染已經控制,但附近的淋巴結仍可腫大。如果同一部位反復發生感染,可使同一淋巴結反復腫大,其結果可能是感染已經治愈而腫大的淋巴結卻不會完全恢復正常,甚至可成為終身腫大的一個較硬的疙瘩,這種可觸及的淋巴結疙瘩并不表示有感染,也不需要特殊處理。

寶寶耳朵后面有個小疙瘩是怎么回事?如上所述,寶寶耳朵后面所出現的小疙瘩,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淋巴結,通常情況下,如果沒有發生異常的狀況,這些小疙瘩是不會出現腫大的癥狀的,而對于這些小疙瘩,只要沒有出現長大的情況,其實家長是不必過于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