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砂仁的功效與作用吃法

砂仁是一種行氣化濕、健脾和胃以及理氣安胎等藥物,可以用來緩解食欲不振以及惡心嘔吐的情況,而且要注意砂仁適合在飯后食用,脾胃虛弱的患者可以配合黨參以及白術等一起服用。砂仁具備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我們可以來了解這篇文章介紹的功效與作用,但是要注意砂仁是不能長期服用的。

砂仁的功效與作用

1、化濕行氣

用于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本品辛散溫通,善于化濕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藥。若濕濁內阻,中氣不運,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者,常與蒼術、厚樸、白豆蔻等配伍。如脾虛氣滯者,配黨參、白術等,如香砂六君子丸。

2、溫中止瀉

用于脾胃虛寒吐瀉。以其能化濕行氣而調中止嘔,溫脾止瀉,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干姜、附子等藥同用。

3、理氣安胎

用于妊娠惡阻,胎動不安。本品能行氣和中而安胎。妊娠中虛氣滯而致嘔吐、胎動不安者,可與白術、蘇梗等配伍。

4、化骨哽

《本草綱目》載有:“化鋼鐵骨硬”化骨食草木藥及方土煉三黃皆用之,雖不知真性何以能治此物也,但臨床屢用屢驗。

砂仁: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5、溫腎下氣

砂仁辛散性溫,香而能竄,和合五臟沖和之氣,有下氣歸源之功,故可治療奔豚,虛火上浮之疾病。

砂仁的藥用價值

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1、《景岳全書》:與木香、枳實同用,治療脾胃氣滯者,如香砂枳術丸。

2、《和劑局方》:配健脾益氣之黨參、白術、茯苓等,可用于脾氣虛、痰阻氣滯之證,如香砂六君子湯。

3、《古今醫統》:與人參、白術、熟地等配伍,以益氣養血安胎,可用于氣血不足,胎動不安者,如泰山磐石散。

砂仁的食用方法

1、春砂仁燜排骨

材料:豬排骨500克,春砂仁(干)15克,大蒜(白皮)10克,鹽6克,白砂糖3克,醬油15克,香油5克,淀粉(玉米)10克,花生油25克,料酒15克。

做法:將排骨斬成小塊,用腌料(鹽、糖、醬油、麻油、生粉、生油、酒)腌2個小時至入味;燒紅油鍋,爆香蒜頭,放排骨一起爆炒;等排骨炒到5分熟,加入春砂仁(干)15克,繼續爆炒;最后炒好排骨加適量水放入傳統砂鍋來燜煮15-20分鐘,直至排骨,酥軟,即可上碟。

功效:溫暖脾胃,補氣養血。

2、春砂仁鯽魚湯

材料:春砂仁末5克,豆蔻1枚打碎制成粉,活鯽魚500克(毛重),姜、蔥、黃酒、味精、烹調油、食鹽適量。

做法:將活鯽魚宰殺后,去鱗及內臟洗凈,懸吊瀝水。待鍋中油熱后將魚煎至微黃,煽蔥及姜加清湯及黃酒、味精、食鹽用武水煮沸,然后用中火繼續煮至魚湯呈白色,將春砂仁末、豆蔻粉用紗布包好投入同煮,待魚肉熟即可。

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虛寒氣脹,脘腹脹痛,食欲不振,體虛水濕停滯,腹水及水腫等患者。

3、春砂仁豬扇骨湯

材料:春砂仁6克,豬扇骨750克,生姜2~3片。

做法:用清水把豬扇骨洗凈,并用刀背敲打至稍裂開;春砂仁敲開見籽。把豬扇骨和生姜片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1000毫升(約10碗水),先用武火煲沸騰,改用文火煲2個小時,加入春砂仁稍沸騰片刻即可,調入適量食鹽。此量可供2~3人用。

功效:具有溫胃散寒,調中益氣的功效,常服用對健胃、補中、理氣十分有效,同時也能輔助治療胃寒嘔吐、妊娠嘔吐等癥。

總結:上文中向大家介紹了砂仁的功效的價值,相信大街已經有所了解了,同時上文中也為大家介紹了幾中砂仁的食用方法,大家在家沒事的時候可以學的做一下哦,既能養生又能吃,兩不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