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泄瀉的中醫辨證分型

泄瀉的發病原因是比較多的,有可能是因為風寒或者體內濕氣重的因素引起的,會導致腸胃的消化能力下降,從而引起腹瀉的情況,而且泄瀉的患者會出現身體發熱以及腹痛腸鳴等,需要患者及時的進行治療。泄瀉可以利用中醫調理,中醫主要是用藥材調理腸胃,可以選擇的藥材有菊花茶或者荷葉茶等。

【辯證分型】

1.寒濕(風寒)侵襲癥狀:泄瀉清稀,甚則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或伴有惡寒發熱,鼻塞頭痛,肢體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緩。

證候分析:外感寒濕或風寒之邪,侵襲腸胃,或過食生冷,牌失健運,升降失司,清濁不分,飲食不化,傳導失職,故大便清稀;寒濕內盛,腸胃氣機受阻,則腹痛腸鳴;寒濕困脾,則脘悶食少;惡寒發熱,鼻塞頭痛,肢體酸痛,乃風寒外束之征;苔白膩,脈儒滑為寒濕內盛之象。

2.感受濕熱(暑濕)癥狀:泄瀉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苦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證候分析:濕熱之邪或夏令暑濕之邪傷及脾胃,傳化失常,故泄瀉腹痛;腸中有熱,故瀉下急迫;

濕熱互結,故瀉而不爽;濕熱下注,而見肛門灼熱,糞色黃褐而臭,小便短黃;煩熱口渴,舌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均為濕熱內盛之象。

3.食滯腸胃癥狀:腹痛腸鳴,瀉下糞便臭如敗卵,瀉后痛減,伴有不消化之物,院腹痞滿,曖腐酸臭,不思飲食。舌苦垢濁或厚膩,脈滑。

證候分析;飲食不節,宿食內停,阻滯腸胃,傳化失常,故腹痛腸鳴,院腹痞滿;宿食不化,則濁氣上逆,故曖腐酸臭;宿食下注,則瀉下臭如敗卵;瀉后腐濁外泄,故腹痛減輕;苔厚膩,脈滑是為宿食內停之象。

4.肝氣乘脾癥狀:每因抑郁惱怒或情緒緊張之時,發生腹痛泄瀉。平時多有胸脅脹痛,曖氣食少。舌淡紅,脈弦。

證候分析:七情所傷,情緒緊張之時,氣機不利,肝失條達,橫逆侮脾,牌失健運,故腹痛泄瀉;肝失疏泄,氣機不暢,故胸脅脹滿,曖氣食少;舌淡紅,脈弦是為肝旺脾虛之象。

5.脾胃虛弱癥狀:大便時溏時瀉,水谷不化,稍進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飲食減少,院腹脹問不舒,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

證候分析:脾胃虛弱,運化無權,水谷不化,清濁不分,故大便溏泄;脾陽不振,運化失常,故飲食減少,脘腹脹悶不舒,稍進油膩之物,大便次數增多,久瀉不止;脾胃虛弱,氣血來源不足,故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乃脾胃虛弱之象。

6腎陽虛衰癥狀:泄瀉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腸鳴即瀉,瀉后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

證候分析:泄瀉日久,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脾胃,運化失常,黎明之前陽氣未振,陰寒較甚,故腹部作痛,腸鳴即瀉(又稱五更瀉);瀉后則腑氣通利,故瀉后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為脾腎陽氣不足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