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藥膳的最大誤區:食物+藥材

吳小姐的媽媽聽說藥膳對身體有好處,便從藥店買來了人參、黃芪,又從果品店買回紅棗,煲了一灌雞湯。喝了這雞湯,吳小姐當夜沒有睡意,口乾舌燥,不斷地喝水,又不停地上廁所。後來聽醫生說,人參、黃芪、紅棗煲的雞湯,雖然能大補元氣,可對於身體健康的吳小姐來說,卻是畫蛇添足,很容易上火。
有同樣遭遇的李先生,與吳小姐的用餐地點不一樣。他請幾個哥們在一家小飯館聚餐。老闆推薦最新特色菜——附子羊肉煲,能溫陽補腎,強壯身體。李先生爽快地點了這道菜。吃罷,李先生心悸、胸悶的反應越來越明顯,被直接送進醫院。病因很簡單:廚師不懂得藥物知識,在羊肉煲裡隨意放入黃芪、附子。羊肉性熱溫陽,附子也能溫陽,且含有對心臟節律產生副作用的烏頭堿。所以,本來心臟不好的李先生弄巧成拙,誘發了心律不齊。
這兩個案例,時常被中國藥膳研究會的專家們提起。他們據此提醒藥膳廚師和消費者,不能“只知藥食之所宜,不知藥食之所忌”。藥膳與一般膳食不同,它既不是一般的中藥方劑,又有別于普通食物,而是強調藥物和食物的合理調配。對藥物和食物的配伍組方,必須按照藥物和食物的性質進行有選擇的調配。藥膳是取藥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藥力,藥助食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日前,在中國(杭州)養生博覽會籌備會上,專家學者熱議藥膳配伍的重要性,一致認為,含有藥物的膳食當然不是“白水煮包子”,要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