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自言自語是精神病嗎

在生活當中很多人長期承受不同的生活以及心理上的壓力就會容易導致出現一些精神系統的問題,而自言自語也是屬于比較常見的狀況,自言自語也分為很多類型,通過自言自語可能會得到一些安慰,但是并不能代表是精神病的表現,需要及時進行心理上的治療。

自言自語是精神病嗎?

但是如果這種現象出現時,自語者在精神上常常脫離現實,頭腦中伴有一定程度的幻想,會想像出傾訴的對象,環境,情節等等,且帶有強迫傾向。或者說患者從自己的自語、亂語行為中感到心理上的宣泄和心靈上的慰藉,感到上癮,不能克制。這類自語者多半患精神類相關疾病,典型的如精神分裂。

除了自言自語之外,精神病還有哪些典型的癥狀呢?

情感改變:

精神病患者早期的情緒變化常表現為情緒高漲,洋洋自得,趾高氣揚,管閑事,說大話,夸夸其談,做事有始無終,發脾氣、或情緒低落,抑郁寡歡,愁眉不展,唉聲嘆氣,對通常能享受樂趣的活動喪失興趣和愉快感,且食欲明顯下降,體重降低,易疲勞,稍做事情即覺明顯的倦怠。自我評價和自信降低,認為前途暗淡悲觀。

神經癥癥狀:

精神病患者經常出現一些神經癥狀,如頭痛、失眠、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工作學習能力下降等。用腦時精神容易興奮,入睡困難,睡后夢多,且醒后感到不解乏,終至睡眠感喪失,睡眠覺醒節律紊亂。

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

持續和令人苦惱的腦力易疲勞(如感到沒有精神、自感腦子遲鈍、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記憶差、好遺忘,丟三拉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體力易疲勞,經過休息或娛樂不能恢復。

性格改變:

如原來熱情合群的人變得對人冷淡,與人疏遠、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語,好獨處,躲避親友并懷敵意,生活懶散,不守紀律。或原來很有教養的人變得出言不遜,好發脾氣,對人無禮貌。

行為改變:

有的精神病患者的表現奇怪動作和行為,動作增多,呆板重復,無目的性;有的舉止遲緩,生活懶散,不能工作和料理家務;有的人收集一些無意義的物品,甚至隨身攜帶一些果皮、廢紙等不必要的東西;有的人反復洗滌或表現刻板儀式樣動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