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影響血壓的五大因素

人們在生活中能夠影響到血壓的情況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吃飯和運動等,如果是生理性的血壓高是不需要去過度在意,只要持續性的去測量自己的血壓就可以讓血壓得到很好的改善,而異常血壓的問題在發生后就不要去忽視掉,這種情況就必須要盡早的去做好相應的緩解工作。

血壓的測量方法包括直接測量法和間接測量法:①直接測量法是將溶有抗凝劑的長導管,經皮穿刺將導管送至主動脈,導管與壓力傳感器連接,直接顯示血壓。本法為有創方式,僅適用于某些特殊情況。②間接測量法即袖帶加壓法,用血壓計測量。血壓計有汞柱式、彈簧式和電子血壓計。間接測量法簡便易行,是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方法。

1.正常血壓

正常成人安靜狀態下的血壓范圍較穩定,正常范圍收縮壓90~139mmHg,舒張壓60~89mmHg,脈壓30~40mmHg。

2.異常血壓

(1)高血壓: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的前提下,18歲以上成人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2.低血壓:血壓低于90/60mmHg。

收縮壓在臨床上意義很大,有一種高血壓稱為收縮壓偏高癥,就是指舒張壓正常,而收縮壓增高,在高血壓各種類型中,收縮壓增高最常見,而且更難控制。臨床觀察發現,隨著年齡增長而表現的單純收縮壓增高,更易發生中風和冠脈急性事件。因此在臨床上醫生會更關注病人的收縮壓。

近年來,大量流行病學、循證醫學和臨床研究證實,收縮期高血壓所帶來的危害性可能比舒張壓升高更大。所謂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是指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而舒張壓不高(低于90毫米汞柱)的高血壓病患者。

即使舒張壓不高,若收縮壓為160~179毫米汞柱,就可視為中度高血壓;收縮壓≥180毫米汞柱就是重度高血壓,并應按此分級結合并存的危險因素進行相應的治療。

對于無危險因素者,應將收縮壓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對于合并有糖尿病或腎病的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應將收縮壓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

隨年齡增加,收縮壓變得更為重要。在50歲以上的成人,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是比舒張壓升高更為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