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十種治萎縮性胃炎的藥

長時間吸煙,喝酒,辛辣食物的刺激,缺鐵性貧血,自身的抵抗力低下等原因或出現萎縮性胃炎,會出現消化不良,大便異常,腹部不適等癥狀,為了治療萎縮性胃炎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戒煙酒,飲食清淡,西藥治療很難從根本上治愈,可以使用中藥治療,下面介紹十種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藥物。

1、柴胡舒肝丸:由茯苓、麩炒枳殼、豆蔻、酒白芍、甘草、醋香附、陳皮、桔梗、姜厚樸、炒山楂、防風、六神曲(炒)、柴胡、黃芩、薄荷、紫蘇梗、木香、炒擯榔、醋三棱、酒大黃、青皮(炒)、當歸、姜半夏、烏藥、醋莪術組成。舒肝理氣,消脹止痛。用于肝氣不舒,胸脅痞悶,食滯不清,嘔吐酸水。

2、枳術寬中膠囊:由白術(炒)、枳實、柴胡、山楂組成。健脾和胃,理氣消痞。用于胃痞脾虛氣滯,癥見嘔吐、反胃、納呆、返酸等,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見以上癥狀者。

肝胃郁熱證:胃脘灼痛,痛勢急迫,嘈雜泛酸;暖氣頻繁,煩躁易怒,口干口苦,舌質紅,苔黃。治宜疏肝和胃,解郁清熱,可選的中成藥如丹梔逍遙丸、艽龍膠囊、加味左金丸等。

3、艽龍膠囊:龍膽總苷。清肝泄熱。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屬肝胃郁熱證者,癥見胃脘飽脹,脘部燒灼,口干口苦。

4、加味左金丸:由姜黃連、制吳茱萸、黃芩、柴胡、木香、醋香附、郁金、白芍、醋青皮、麩炒枳殼、陳皮、醋延胡索、當歸、甘草組成。平肝降逆,疏郁止痛,用于肝郁化火、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脘痞悶、急躁易怒、曖氣吞酸、胃痛少食。

脾胃濕熱證:胃脘痞脹或疼痛,舌質紅;胃脘灼熱,口苦口臭,惡心嘔吐,大便黏滯,苔黃膩或黃厚。治宜清熱化濕,寬中醒脾,可選的中成藥如三九胃泰膠囊、枳實導滯丸、腸胃康顆粒、五味香連丸等。

5、腸胃康顆粒:由牛耳楓、辣蓼組成。清熱除濕化滯。用于急性胃腸炎,屬傷食泄瀉型及濕熱泄瀉型者,證見腹痛腹滿、泄瀉臭穢、惡心嘔腐或有發熱惡寒苔黃脈數等。

胃絡瘀阻證:胃脘痛有定處,拒按,大便色黑,面色晦暗,舌質暗紅或紫暗,有瘀點瘀斑。治宜活血通絡,理氣化瘀,可選的中成藥如摩羅丹、胃康靈膠囊、荊花胃康膠丸等。

6、摩羅丹:由百合、茯苓、玄參、烏藥、澤瀉、麥冬、當歸、茵陳、延胡索、白芍、石斛、九節菖蒲、川芎、雞內金、三七、白術、地榆、蒲黃組成。和胃降逆,健脾消脹,通絡定痛。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癥見胃疼,脹滿,痞悶,納呆,噯氣等癥。

7、胃康靈膠嚢:由白芍、白及、三七、甘草、茯苓、延胡索、海螵蛸、顛茄浸膏組成。柔肝和胃,散於止血,緩急止痛,去腐生新。用于肝胃不和、瘀血阻絡所致的胃脘疼痛、連及兩脅、噯氣、泛酸;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見上述證候者。

脾胃虛寒證:胃脘隱痛,喜按喜暖;食后脹滿,納呆少食,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質淡有齒痕,苔薄白。治宜健脾益氣,運中和胃,可選的中成藥如香砂養胃丸、溫胃舒膠囊、附子理中丸、香砂六君子丸、小建中顆粒。

8、溫胃舒膠囊:由黨參、附子(制)、黃芪(炙)、肉桂、山藥、肉蓯蓉(制)、白術(炒)、山楂(炒)、烏梅、砂仁、陳皮、補骨脂組成。溫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脘涼痛,飲食生冷,受寒痛甚。

胃陰不足證:胃脘隱痛,胃脘灼痛;嘈雜似饑,饑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結,舌紅少津無苔或有裂紋。治宜養陰生津,益胃和中,可選的中成藥如養胃舒膠囊、陰虛胃痛顆粒、濕寒胃痛顆粒。

9、養胃舒膠囊:由黨參、陳皮、黃精(蒸)、山藥、玄參、烏梅、山楂、北沙參、干姜、菟絲子、白術(炒)。輔料為二氧化硅、淀粉、滑石粉組成。滋陰養胃。用于慢性胃炎,胃脘灼熱,隱隱作痛。

10、陰虛胃痛顆粒:由北沙參、麥冬、石斛、川楝子、玉竹、白芍、炙甘草組成。養陰益胃,緩中止痛。用于胃陰不足引起的胃脘隱隱灼痛,口干舌燥,納呆干嘔;慢性胃炎見上述癥狀者。